台湾花莲港

June 10, 2011 | tags | views
Comments 0
台湾省高山族聚集人数最多县份。位于台湾本岛东部,北界宜兰,南接台东,西沿中央山脉脊线与台中、南投、高雄3县为邻,东向太平洋。面积4628.57平方公里,人口35万。县府驻花莲市,在县东北花莲平原东侧海滨区。县境多山,除东台纵谷及其迤北一部分沿海低地外,山地约占全县面积87%。气候因山脉走向、纵谷地形、黑潮暖流等影响,雨量较多,气温较高。平地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左右,北部山地可逾3000毫米。年均温平地在22℃以上,山地在20℃以下。花莲溪和秀姑峦溪为较大河流。农业仅集中于纵谷地带,尤以纵谷北口附近的平原条件较优,农作物以水稻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蔗等为主。花莲、台东间原有狭轨铁路,并为环岛公路所经,沿线有凤林、瑞穗、玉里等镇,但县境尚未形成重要工业区。各河水力利用仅木瓜溪较发达,有铜门、龙涧等中型水电站。花莲县是高山族集中地,有秀林、卓溪、万荣3山地乡。平地以阿美族为主,多分布于纵谷地带。北部山地(如立雾溪流域)则以泰雅族为主;其中的太鲁阁峡地带以自然景色壮丽著称。台湾中部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立雾溪河谷至花莲市,县境沿线已成为游览胜地。在立雾溪口以北的清水断崖临太平洋岸,峭壁高达千米,崖下怒涛汹涌,为举世壮观。此外,南部瑞穗乡舞鹤村的“扫叭石柱”和花莲市附近吉安乡阿美文化村的里漏独木舟,都是阿美族先人珍贵遗物。花莲港在县治东北部,为一依靠人工海堤筑成的海港,因腹地限制,发展远逊于高雄、基隆两港。



花莲港,位于台湾花莲县花莲市,为台湾的主要港口之一。东临太平洋,西倚中央山脉,是一个由东,西防波堤合拢而成的人工港。民国52年9月1日( 1963年)开放为国际商港,成立花莲港务局。现有码头25座,年装卸量可达3400万吨,另有仓库六栋十五间,堆货场三十八处,临时货柜集散站一座,港勤拖船四艘,及交通艇一艘,港埠设施极为完备,足以担负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及港埠输运功能。该港货源主要以区域特性之大宗货物为主,如砂石,水泥及其熟料等。等。

花莲港是“洄澜港”的谐音。清朝嘉庆十七年(西元1812年) ,部份汉人开始从宜兰移垦,见岸际溪水日夜奔注,时刻与海浪冲击而形成萦回的状态,遂称之为“洄澜港” , “洄澜港”谐音为“花莲港”则见于清同治十三年(西元1874年) ,沈葆桢奏请开后山路,设抚垦委员: “分东台为三路,以总兵吴光亮办之。南为卑南,中为璞石阁,北为花莲港。 “又: ”木瓜最悍,以穷来源,乃以宣武左右两军,分成东澳,大南澳,大浊水,得其黎,新城,加礼宛,花莲港,吴全城等,以备不虞“ 。花莲港之名由此而来。
在台湾日治时期, 1931年苏澳镇与花莲港间道路修筑完成(现今苏花公路,为台九线的一段) ,使得花莲港与台湾北部地方的陆路联系为之畅通,然而在货物的运输仍未见方便。台湾总督府认为此问题未能解决,东台湾的运输设施仍无法臻至完备,对地方开发仍存在极大的障碍。
因此,自同年度起8年之间,以总经费742万日圆开始修筑花莲港街(米仑,现名花莲美仑)的商港, 1939年完成了三座码头,可供3000吨级货轮停泊。 1940年东部水力发电完成,计画大量设立铝业,电气,氮气,金属精炼等临港工业,扩建港口殊感需要,乃以500万日圆开始第二期筑港工程,预定于1944年竣工,但因大东亚战争关系,工程无形停顿。
花莲港距太平洋主航道仅需二个小时,而太平洋主航道是世界航运最频繁之航道,就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了。而花莲港的存在对于花莲经济有着重要的地位,许多位于花莲的大企业均是因有花莲港而设于此,如中华纸浆厂,台湾水泥,亚洲水泥及不少的大理石材厂等,足以显示海洋运输的便利。这也直接,间接的对增加花莲人的就业机会有着极大的贡献。
花莲港从台湾光复初期的满目疮痍,每年装卸量只有几十万吨,进港船只只有几百艘,直到公元2000年为止,每年装卸量已有一千七百多万吨,进港船只已达两千余艘的营运情形;从亏损到盈余,达成带动台湾东部经济的任务,并成为国际闻名的商港,可说是稳健进步。目前配合政府执行“东砂西(北)运”政策,纾解北部地区砂石短缺的问题,但近年来由于邻近的位于秀林乡和平村的和平水泥专用港开始营运,花莲港的运量则开始略有衰退。
在2001年与日本石垣港缔结为姊妹港。
周边交通
公路
台八线
东西横贯公路
台九线
苏花公路(苏澳-花莲段)
花东公路(花莲-台东段)
县道193号
铁路
台湾铁路管理局
花莲临港线(货运线)
花莲港车站(货运线)
航空 花莲航空站



    相关文章:

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